中北·新闻

更多
  • 校党委书记张晓永率队赴山西交控集团开展访企拓岗与调研交流

    为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11月6日,校党委书记张晓永率队赴山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开展访企拓岗和调研交流活动,双方交流座谈会在山西交控集团总部举行。山西交控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武艺,集团公司专职党委副书记刘宏武出席。我校相关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参加。武艺对张晓永一行到访表示欢迎。他介绍了集团公司近年来改革发展情况。他表示,山西交控集团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数智化、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方向,...

    07

    / 2025-11
  • 我校召开202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部署会 聚力提质增量冲刺项目申报

    为高效推进202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组织工作、切实提升项目申报质量,11月7日,我校202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部署会在瑾瑜国际会议中心学术报告厅召开。副校长刘俊出席并作动员讲话,南京理工大学姜炜教授应邀开展专题辅导,各学院科研负责人及科研人员400余人参会。刘俊在讲话中肯定了我校近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中的成绩,同时指出当前面临的资助数量难突破、资助率偏低等挑战。针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与动态变化的科研需求,...

    07

    / 2025-11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精密塑性成形团队再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颁发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治民教授领衔的精密塑性成形团队发明专利“空心坯料成形大高宽比内环筋的旋转挤压方法(张治民、于建民、王强、李国俊、程眉)”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这是该团队继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后再度上榜,彰显了团队强劲且持续的自主创新实力。面向国家高端装备轻量化迫切需求,针对结构功能一体化的镁铝内环高筋壳体长期面临“材料难变形”和“结构难成形”...

    07

    / 2025-11
  • 我校研究生作品斩获“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

    近期,第三届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在黑龙江大学圆满落幕。我校艺术学院研究生表现亮眼:张圣洁作品《捣练十二姿》一举斩获媒体传达设计赛道全国一等奖杨圆圆作品《杵韵练影——信息可视化设计》获该赛道全国二等奖标志着我校在该全国性品牌赛事中实现新突破。作为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主办的权威赛事,本届大赛竞争空前激烈——共吸引清华美院、...

    07

    / 2025-11
  • 我校在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佳绩

    近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科创报国汇报会暨颁奖活动在南京大学圆满落幕。我校学子斩获多项殊荣。在“人工智能+”专项赛应用赛中,《明眸八疾,理光辨微——AI驱动的眼疾辅助筛查与健康管理平台》荣获一等奖,《沧溟智梭——多模态具身智能深海探测系统》荣获二等奖;在主体赛中,《新型子母式航海数据记录返回系统》《慧光探瑕——全偏振短波红外芯片缺陷检测系统》《漆 栩——平遥推光漆器数字化推广带动区域合作的新路径研究报告》...

    07

    / 2025-11

招生·就业

更多

奋进·中北

人才培养

/

教学科研

/

院部动态

/

通知公告

喜讯!我校学子在第35届全国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术年会系列活动中获佳绩

2025年10月17日至19日,由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主办、教育部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联合主办、重庆大学承办的第35届全国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术年会暨系列活动——第11届大学生实践与创新作品大赛及第10届研究生学术论坛在渝顺利召开。我校学子积极参与系列活动,表现优异,在第11届全国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大学生实践与创新作品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在第10届全国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中荣获一等奖1项。...

2025-10-23

我校学子在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获佳绩

我校学子在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获佳绩2025年8月22日-24日,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第16届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武汉工程大学举行。本届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国201所高校1923 件作品报名。经过校赛和全国九个区域赛评审,最终685件作品进入全国赛。我校学子不畏强手,团结协作,最终获得国家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的优异成绩。 此前2025年7月20日-7月21日,在北京化工大学进行了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

2025-09-03

数据·中北

  • 1941

    建校时间

  • 2942

    现有教职工

  • 75

    本科招生专业

  • 65

    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

  • 4.27

    万人

    全日制在校生

  • 7274

    博士、硕士研究生

  • 17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题·聚焦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