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承办2025年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研讨会暨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论坛
11月15日,2025年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研讨会暨教育部虚拟教研室(电子信息基础类)建设论坛”在我校召开。副校长刘俊出席并致辞。来自全国37所高校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及教师代表齐聚太原,共同探讨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

刘俊向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历史、学科特色及在推进“双一流”创建方面取得的成果。他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深化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教育部电子线路和电子技术课程群虚拟教研室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晓林总结了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成效与发展愿景,强调要充分发挥其资源共享与教学协同功能,引导教师专注教学、研究教学,全面提升育人能力。天津大学刘开华教授、南开大学孙桂玲教授、中国民航大学韩萍教授及我校薄瑞峰教授分别代表各虚拟教研室作年度工作总结。
在主题报告环节,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王志军教授,北京交通大学侯建军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俊教授,以及我校王黎明教授等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联袂登场。各位专家聚焦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核心议题,分别围绕 “电路模型探究”“数字化教材建设”“AI 赋能实验教学”“高校人才培养” 等前沿方向,深度剖析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分享体系化的创新思路与典型经验,呈现了一场场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的精彩报告。报告同期,还组织开展了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竞赛优秀案例分享与专题研讨活动。
论坛由教育部电子线路和电子技术课程群华北地区虚拟教研室、华北地区高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教育部信号与系统课程虚拟教研室、教育部信号类课程群虚拟教研室、教育部教学信息化研究虚拟教研室联合主办,我校创新创业学院承办。会议聚焦电子信息类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前沿,涵盖AI赋能、课程创新、产教协同等多个维度,为全国高校教师提供了高质量的交流平台。作为承办单位,学校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虚拟教研室建设,为推动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